官我什麼事》資源循環署署長賴瑩瑩:廢棄物非法棄置 提高刑責

2025-07-08

環境部資源循環署署長賴瑩瑩受訪時指出,環境部預計將現行「資源回收再利用法」修正為「資源循環推動法」,並同步修正「廢棄物清理法」。(記者陳宇睿攝)

〔記者黃宜靜/台北報導〕因應資源有限與環境負荷,環境部計畫將「資源回收再利用法」修正為「資源循環推動法」,著重於永續產品製造,並同步修正「廢棄物清理法」,針對過往常見高污染廢棄物丟棄私人土地,除提高刑責、科技防堵外,出租土地者與廠商也要負連帶責任。

修2環境法 推動循環經濟

環境部資源循環署署長賴瑩瑩接受本報「官我什麼事」專訪時指出,此次修法著重於減少廢棄及物質耗用,強化非法棄置問題,提高刑責,希望透過這兩法規的修法來推動循環經濟,達到二○五○淨零排放。

賴瑩瑩說明,「廢棄物清理法」是此次修法一大重點,資源要能循環,不能有中間「漏」掉的地方,過去地方非法棄置情況屢見不鮮,如空地被傾倒建築廢棄物、光電板、事業廢棄物等,不僅污染環境,也影響合法業者經營,此次修法主要強化三大面向,包括:提高刑責,重大非法棄置最高由五年提高至七年有期徒刑、不得緩刑,且若棄置地點為生態敏感者,刑度提高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;科技防堵,導入電子圍籬、即時通報等資訊系統;連帶責任,出租土地者與廠商都有管理義務。

資源循環推動法 著重於永續產品製造

至於「資源回收再利用法」修正為「資源循環推動法」,則著重於永續產品製造。賴瑩瑩指出,從產品設計之初,就應考慮其未來的壽命、拆解性、維修性與回收性,新法訂出七大原則,如增加產品耐用性、可維修性、模組化、材料可追溯、使用再生料、減少有害物質、提升回收品質,以達到「循環」,減少廢棄及物質耗用。

由於企業轉型初期可能面臨挑戰,因此設計「循環沙盒」機制,也就是由企業先提創新試驗方案,環境部給予一定彈性與輔導,協助逐步達標。

另外,賴瑩瑩提到,「產品數位護照」是記錄產品完整生命資訊的數位系統,消費者可透過手機掃描,得知產品材料組成、再生料比例、可拆解性、碳足跡、回收建議等,目前會先從特定品類試辦,如電器、飲料容器、建材等,未來將逐步擴大

新聞來源: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%E5%AE%98%E6%88%91%E4%BB%80%E9%BA%BC%E4%BA%8B-%E8%B3%87%E6%BA%90%E5%BE%AA%E7%92%B0%E7%BD%B2%E7%BD%B2%E9%95%B7%E8%B3%B4%E7%91%A9%E7%91%A9-%E5%BB%A2%E6%A3%84%E7%89%A9%E9%9D%9E%E6%B3%95%E6%A3%84%E7%BD%AE-%E6%8F%90%E9%AB%98%E5%88%91%E8%B2%AC-213000269.html